行,咱就聊聊华北这些大城市,感觉就像数落老家亲戚一样亲切。说实话,每次看城市排名,总有人掐着数据较真儿,但城区人口这指标确实挺硬核,直接反映出这座城的“体量”和吸引力。国务院那份普查资料一出来,华北Top 10也就板上钉钉了: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太原、呼和浩特、唐山、邯郸、包头、保定,再加上大同。这几个名字,哪个拎出来在华北地界儿都是响当当的。
龙头双雄,谁也离不开谁
先说头两位,北京和天津,这俩直辖市凑一块儿,简直是华北的“定海神针”。北京,咱的首都,1775万人呐!这数字猛一听有点吓人,想想每天早高峰地铁站那乌泱泱的人头,好像也没那么意外了。政治、文化、科技、对外交流的心脏都在这儿跳着,故宫的红墙,国贸的玻璃幕墙,交织着千年的厚重和现代的脉搏。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去故宫,冻得手脚冰凉,可看着那些雕梁画栋,听着导游讲那些老故事,就觉得这股子“京味儿”,别的地儿真学不来。
天津呢?1093万城区人口,稳稳坐在老四的位置。都说它是北京的门户,这话不假。它是北方最大的港口,经济、金融、物流的担子挑得结实。走在五大道,那些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总让我晃神,仿佛穿越了时光。海河边的夜景尤其迷人,摩天轮缓缓转着,岸边年轻人说说笑笑,那份属于滨海的活力和特有的“哏儿都”气质,跟北京的国家庄重感形成有趣的反差。这哥俩儿,一个主内,一个主外,京津冀这盘大棋,少了谁都不行。看它们吸引的那些投资人、游客乌泱乌泱的,就知道这动力有多强劲。
中坚力量,转型路上的奔头
第三第四名的较量,落在石家庄和太原身上,一个是河北的省会,一个是山西的领头羊。说起来,这俩地方冬天那干冷的劲儿还挺像,都是典型的北方气候。
石家庄,442万城区人口,全国排第十二。它给我的印象就是“枢纽”,铁路网密得像蜘蛛网,南来北往的货都得打这儿过。以前总觉得它就是个大“中转站”,后来去了趟正定古城,爬上开元寺的须弥塔俯瞰,才觉出点历史的厚重来。现在它也想摘掉“土气”的帽子,据说会展经济搞得挺火,但说实话,咱普通老百姓更关心啥时候蓝天白云能多见几天?有网友调侃说,在石家庄找不着北不是因为迷路,是雾霾遮的!这话听着是玩笑,但也透出点期盼不是?转型发展高科技、新材料,这条路肯定不容易,但总得往前走。
太原,405万人,全国第十四。提起它,“煤”字儿就蹦出来了。山西的能源心脏,这话一点儿不掺假。以前去那边出差,路过矿区,那景象确实震撼,也透着点粗犷。太原朋友老说他们是“家里有矿”,可这几年也能感觉到,光靠挖煤不行了,环保压力山大啊。不过底蕴在那摆着,晋祠的古韵,面食的筋道(尤其是那碗刀削面,想起来就馋),还有那些精巧的剪纸艺术,都是宝贝。现在也在使劲儿搞新能源,城市的天是不是比以前蓝点了?希望是吧。感觉太原就像个实干家,闷头使劲儿,憋着一股转型的劲儿。
煤都的转身与文化名片
说到煤,就不得不提大同。175万城区人口,排在华北第十。它顶着“中国煤都”的帽子多少年了?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地位确实杠杠的,省里给它定位了“副中心”,据说在山西的发展构想里,分量仅次于太原,和阳泉、长治这些能源兄弟抱团取暖(或者说抱团挖煤?)。不过大同真不只是“煤黑子”的形象啊!我第一次去云冈石窟,仰头看着那些历经千年的佛像,阳光穿过风化痕迹打在脸上,那种古朴庄严直击心灵,完全忘了这里还是煤都。恒山、悬空寺……旅游资源太丰富了。能感觉到大同也在努力擦亮这张文化名片,同时琢磨着怎么把能源玩得更高效、更干净。这转身,不容易,但方向是对的。有网友聊起大同,说它像“穿着工装的文化人”,还挺贴切。
各有千秋的“实力派”
华北这十强里,剩下的几位也都是各怀绝技的主儿。
呼和浩特,223万人,排第五,稳坐内蒙古头把交椅。草原风情与现代都市的融合是它的招牌。包头,189.8万人,比保定多那么一丁点儿排第八。老牌工业基地,尤其是钢铁和稀土,名气不小。冬天去那边真冷得够呛,可夏天草原又美得不像话,温差大得让人印象深刻。
唐山,214万人排第六。提起它,“钢铁之城”和“大地震”的记忆交织。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讲那场灾难,都唏嘘不已。但唐山人的韧性真是刻在骨子里的,硬是从废墟里站了起来。现在靠海吃海,港口经济风生水起,钢铁也在寻求高质量发展。那儿的皮皮虾,啧啧,是真鲜!
邯郸,194万人口排第七。三千年没改名的古都,底蕴深着呢。成语之乡、太极之乡,走在城里都可能踩到历史。现在据说农副产品加工很厉害,“绿色食品之都”这名头在坊间流传着,是不是官方认定的倒没仔细查证,但说明人家朝着生态农业使劲儿呢。
保定,189.7万人,以极其微弱的差距排在大同前面,列第九。“京畿重地”、“体育冠军摇篮”……名头不少。离北京近是天然优势,承接了不少功能。驴肉火烧是它的灵魂美食,每次路过都得来俩解馋。
明天会怎样?
看着这十个城市,感觉就像看家里的十个兄弟姊妹,各有各的性格,各有各的难处,也各有各的奔头。它们凑在一起,撑起了华北经济的大半边天。竞争?肯定有,资源、人才、政策,谁不想多分点?合作?更是必须的,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大潮流。北京天津辐射带动,石家庄太原担当中坚,后面几个兄弟各自发力,互补长短。
要说未来,大家心里都装着几个关键词: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、智慧化、提升幸福感。这可不是喊口号,是真真切切的需求。北京天津得琢磨怎么疏解非首都功能又保持活力,石家庄、太原、大同这些资源型城市得在转型路上跑得更快更稳,呼和浩特、包头要珍视草原生态那份独特,唐山、邯郸、保定则要在制造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上多下功夫。
有网友说,华北城市群有点像“大象跳舞”,块头大,转身慢,但一旦找准了节奏,力量是惊人的。这话听着有点意思。它们的明天,关系到多少老百姓的饭碗和生活质量?恐怕得用亿来计算。我们当然期待它们能走出更智慧、更绿色、更让人舒心的路子。毕竟,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,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,越来越好呢?你说是不是?
网上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