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爸妈是不是常说 “年纪大了,肠胃也跟着不中用了”?其实不是肠胃 “故意偷懒”,而是中老年人的肠胃像用了几十年的机器,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小状况。
常见之表现,大致可归为两类:
吃一点就饱,饭后胀得慌:年轻时能吃一碗半米饭,现在半碗就撑,甚至饭后得揉半天肚子才缓解。这并非“胃口变小”之征,实则是肠胃蠕动渐趋和缓,消化速率难以为继,导致消化进程出现滞后,最终呈现出如此状况。
偶尔反酸、烧心:吃点甜的辣的,或晚上多喝碗汤,躺下就胸口发闷、喉咙反酸,甚至有点烧得慌。大多是胃里的 “保护膜” 变弱,没发好好 “兜住” 食物和胃酸导致的。
很多中老年人想 “养胃”,但有些常做的事,反而在悄悄伤肠胃。
误区 1:顿顿喝稀粥,觉得 “软的好消化”:不少人觉得粥越烂越养胃,甚至一天三顿都喝。但长期只喝稀粥会让肠胃 “变懒”—— 不用费力工作,消化能力会慢慢变弱。建议粥可以喝,但别顿顿喝,搭配软米饭、馒头,让肠胃 “动一动”。
误区 2:食物趁热吃,觉得 “暖胃”:冬天喝热汤、吃热包子,很多人觉得舒服。但刚出锅的食物温度常超 60℃,肠胃里的 “保护膜”(胃黏膜)很怕烫,长期吃会损伤这层膜,让肠胃更脆弱。温馨建议,待其温度稍降,至不再烫嘴之时再行品尝,既能避免烫伤之虞,又可更好感受其滋味。
除了上述误区,饮食习惯中潜藏的“隐形伤害”不容小觑。其影响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,在日常生活里,需对这些不易察觉的饮食问题多加留意。
边看电视边吃饭,嚼得少、吃得快:很多中老年人习惯端碗盯电视,食物嚼两三下就咽。大块食物进入肠胃后,肠胃需耗费更多精力将其“磨碎”。长此以往,肠胃持续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,极易产生疲劳,影响正常功能。建议吃饭关电视,每口饭嚼 15-20 下。
剩菜反复热,觉得 “扔了可惜”:剩菜若反复加热,不仅会致使营养成分大量流失,还极有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,刺激肠胃,引发不适之感。故而,尽量避免剩菜多次加热为宜。若有剩菜,及时放冰箱,下次彻底热透,且尽量只热一次。
其实中老年人护肠胃,不用搞复杂的 “养生方法”,只要避开这几个行为 —— 不顿顿喝稀粥、不吃太烫的食物、不边看电视边吃饭、不剩菜反复热,就能让肠胃少受罪。毕竟,唯有肠胃安适,进食时方能品味到珍馐之美。而当饮食得宜,身体也将更为康健硬朗,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
网上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